电解抛光腐蚀,电源前面板“工作”:当电压、电流、时间都调试设定完毕后,将“功能选择”开关旋至“工作”位置,按下“启动”按钮,时间控制器(设定方法付后)开始计时,输出电流/电压;在“设定电压”工作状态时,如工作电压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变化,达不到设定值,请将电流调到比较大;在“设定电流”工作状态时,如工作电流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变化,达不到设定值,请将电压调到比较大;待设定时间结束后,自动切断负载,蜂鸣器告知,此时后面板的交流插座也被切断。按时间控制器上的黄色“RESET”按钮,为下一次时间控制作好准备。低倍组织热酸蚀腐蚀,样品托盘可完全取出,清洗容易。山东晶间腐蚀操作简单
晶间腐蚀操作主意事项,温度:如果测量加热器温度时应主意溶液的沸点温度,不能将温度设置大于溶液的沸点温度。如果有条件应先将温度传感器进行校准再使用,这样在设置温度的时候4个工位偏差不会很大,不然会有几度的偏差,主意原因是温度传感器线太长、温度传感器测量的位置有误差(测量的时候一定要将传感器塞入测量管底部,用塞子固定避免传感器移动,特别主意,如果传感器移动了,测量温度会一直达不到设定温度,这样长时间工作会烧坏加热器,因为加热器会长时间内满功率工作达到比较高的温度。所以要实时观察各通道温度和溶液沸腾状态,)宁波盐酸腐蚀操作简单低倍腐蚀酸蚀槽采用特殊材料制作,耐酸耐高温,封闭的酸蚀槽确保腐蚀溶液的挥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伤害。
电解抛光腐蚀缺点,特别适合于容易产生塑性变形而引起加工硬化的金属材料和硬度较低的单相合金,比如高锰钢、有色金属、易剥落硬质点的合金和奥氏体不锈钢等。尽管电解抛光有如上优点,但它仍不能完全代替机械抛光,因为电解抛光对金属材料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显微偏析特别敏感,所以具有偏析的金属材料基本上不能进行电解抛光。含有夹杂物的金属材料,如果夹杂物被电解液浸蚀,则夹杂物有部分或全部被抛掉,这样就无法对夹杂物进行分析。如果夹杂物不被电解液浸蚀,则夹杂物保留下来在抛光面上形成突起。对于只有两相的金属材料,如果这两个相的电化学性相差很大,则电解抛光时会产生浮雕。
晶间腐蚀常用的试验方法:硫酸-硫酸铜-铜屑法。适用于检验几乎所有类型的不锈钢和某些镍基合金因碳、氮化物析出引起的晶间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在此溶液中的腐蚀电位处于活化-钝化区。试验结果采用弯曲试样放大镜下观察裂纹或金相法评定。此法腐蚀轻微,试验条件稳定,但判定裂纹需有-定经验;硝酸法。适用于检验不锈钢、镍基合金等因碳化物、o相析出或溶质偏析引起的晶间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在此溶液中的腐蚀电位处于钝化-过钝化区。试验结果采用腐蚀率评定。此法试验周期长;硝酸-氢氟酸法。适用于检验含钼奥氏体不锈钢因碳化物析出引起的晶问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在此溶液中的腐蚀电位处于活化-钝化区。此法试验周期短,但腐蚀严重。试验结果须采用同种材料敏化和固溶试样的腐蚀率比值评定。电解抛光腐蚀,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金相样品的制备。
电解抛光腐蚀,显示钢的显微组织的电解浸蚀剂及电解抛光液表
浸蚀剂名称及成分 |
使用方法 |
适用范围 |
|
冰醋酸铬酸溶液: 冰醋酸 775亳升 铬酸酐 75克 铬酸钠 150克 |
10分钟以上,电压40~45伏,搅动溶液使其保持在30。C以下。作用较慢,但较安全。 |
抛光铜和铁效果很好。 |
|
醋酸及冰醋酸溶液: 醋酐 765亳升 过氯酸(65%)185亳升 水 50亳升 用电解法溶入铝0.5% |
使用电流密度4~6安/厘米),使用电压50伏,浸蚀时间4~5分钟。溶液配制后放置24小时后方可使用,使用温度应低于30。C,以免引起炸裂。 |
适用于抛光钢和铁以不含8%的 |
晶间腐蚀,温度可选择控制溶液温度,更精确。山东晶间腐蚀操作简单
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各标准对试验细节均有详细规定。
试验方法 |
试验标准 |
试验周期 |
备注 |
不锈钢晶间腐蚀A法 |
|
4天 |
草酸法 |
不锈钢晶间腐蚀B法 |
7天 |
硫酸-硫酸铁 120h |
|
不锈钢晶间腐蚀C法 |
13-15天 |
硝酸法 5*48h |
|
不锈钢晶间腐蚀D法 |
4天 |
硝酸-氢氟酸 2*2h |
|
不锈钢晶间腐蚀E法 |
4天 |
硫酸-硫酸铜 16h |
|
镍基合金晶间腐蚀A法 |
GB/T 15260-1994 |
7天 |
硫酸-硫酸铁 120h |
镍基合金晶间腐蚀B法 |
3(5)天 |
铜-硫酸铜-硫酸 24h或72h |
|
镍基合金晶间腐蚀C法 |
10-12天 |
盐酸法 168h |
|
镍基合金晶间腐蚀D法 |
13-15天 |
硝酸法 5*48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