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菌群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肠道菌群或已成为疾病预防和理想靶点。旨在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或其代谢的策略已经逐渐产生,包括饮食干预,益生菌、益生元以及粪便移植等。这些策略已经改善了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血脂、体重。目前微生物族在心血管及其他人类疾病的潜在应用正在大力推进中。首先,为了阐明特定微生物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应该鉴定特定的微生物菌株而非一般的微生物群。其次,目前的研究主要研究了微生物组成,未来的研究应更多的关注微生物介导的代谢产物及其下游产物的功能性影响。第三,我们迫切地需要个性化的微生物调节方法,分析个体患者的微生物组或许能够帮助获取他们的代谢组生物标志物。近期的一项研究再次验证了菌群移植的明显疗效。河南自闭症使用菌群移植仪器
菌群移植的概念是通过将健康的菌群移植到患者体内,重建肠道内菌群平衡以达到诊疗疾病的目的。目前菌群移植的作用机制有几方面:一是营养刺激:刺激肠上皮细胞分化促进肠粘膜修复破损;二是肠道粘膜的保护:形成一层中性或有益菌构成的屏障阻止病原菌入侵人体;三是免疫调节:刺激黏膜淋巴组织的发育维持免疫系统的适度活跃;参与机体代谢:分解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合成保护性化合物,降解有害化合物。其中免疫调节是菌群移植作用机制的主要重点。北京自闭症肠道菌群移植菌群移植逆转anti-PD-1难治性黑色素瘤患者对PD-1药物产生应答!
菌群移植应建立不良反应及处理流程:1.建立不良反应上报制度(2C)2.执行严格的入选和排除标准,FMT诊疗前评估并发症风险(1C):(1)误吸风险,如高龄、卧床、贲门关闭不全等高风险者禁用鼻肠管途径,给予口服胶囊或结肠镜FMT途径;(2)肠源性风险,如全身及肠黏膜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应禁用FMT诊疗(1C)3.症状轻(以头晕、恶心、胃肠道不适等为主诉)的患者,观察即可(1C)4.中度症状对症处理,不能缓解予以暂停FMT诊疗(2D)5.症状严重(由鼻肠管途径导致的咽喉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者,对症处理不能缓解,给予拔除鼻肠管,改口服胶囊、结肠镜或灌肠移植途径(2D)6.症状严重者,暂停或终止FMT诊疗并对症处理;体温≥39℃者需排除肠源性***(2D)7.怀疑肠源性症状时,立即终止FMT诊疗,检测供体和受体粪便致病菌,留取血培养检查,补液等诊疗(1C)8.极重度症状如并发生命体征异常者,立即终止FMT诊疗,同时针对靶诊疗(1C)
皮肤菌群移植有望治特应性皮炎:①10名成年和5名儿童患者参与了粘膜玫瑰单胞菌(Rm)移植的非双盲实验,初步验证了该手段对治特应性皮炎(AD)安全有效;②移植来自健康志愿者(HV)的Rm,与AD症状减轻、类固醇外用药物使用减少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丰度降低明显相关;③未发现Rm移植具有副作用或并发症;④AD患者的Rm产生表皮刺激物单甲基戊二酸和组氨醛,而HV的Rm产生促进表皮健康的磷脂酰胆碱与磷脂酰乙醇胺;⑤Rm移植治AD的有效性受疾病家族史、环境因素的影响。菌群移植的应用以及展望。
现代菌群移植(FMT)和古代FMT之间存在明显的方法学差异在于离心、冷冻保存和自动纯化等方面。如何储存粪菌仍然存在方法学上的挑战。新鲜收集的粪便必须立即处理,不能存储。冷冻的粪菌是用现代冷冻保存技术制备。有研究报道新鲜和冻存粪菌的临床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但这一发现主要来自于一些关于CDI诊疗的试验。在一项双盲研究中,72名CDI患者肠镜下随机接受新鲜、冷冻或冻干的粪菌诊疗,改善率在接受新鲜粪菌组患者中比较高(25/25,100%),在冻干组中比较低(16/23,78%),冷冻组改善率处于两者之间。冷冻的粪菌丢失了大量的细菌并且降低了其诊疗IBD的疗效。这就是在我们推荐使用新鲜粪菌进行FMT诊疗的原因。在其他中心同样观察到新鲜粪菌的高临床疗效。因此,必要时临床诊疗的选择应考虑粪菌的保存方法。全球菌群移植现状及趋势!湖南菌群移植糖尿病
肠道菌群与多动症关系密切。河南自闭症使用菌群移植仪器
较早粪菌移植诊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研究内容如下:①纳入48例4-17岁儿童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其中23例被排除,25例随机分为粪菌移植(FMT)组(n=13)和安慰剂组(n=12)进行为期36周试验;②诊疗六周后,92%的FMT组和50%的安慰剂组到达临床复合终点(儿童UC活动指数、c反应蛋白或粪钙保护蛋白改善);③FMT组的菌群多样性呈上升趋势;④给药形式(直肠灌肠给药)和严格的纳入标准是导致患者招募困难的原因;⑤未来的试验中应重点关注患者招募、FMT给药、黏膜愈合检测、安全性等问题。河南自闭症使用菌群移植仪器